曾经,这里的街巷是时光遗忘的角落;今天,每一条街巷都成为穿越古今的文化长廊。
乘着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东风,佛山高明苏村以文化唤醒村居,用创意重塑街道,用产业激活共富,为乡村文旅融合探出一条特色路径,为佛山落实“百千万工程”传统村庄“活化、美化、产业化”交出一份高明答卷。
找准文化IP 因地制宜,打造千万级流量密码改造之初,简单的墙面美化曾遭遇村民的不解。转变思路后,苏村从因地制宜在自身特质与文化底蕴中找到答案。
俯瞰之下,苏村村貌宛若一条游动之鱼;拆解繁体“蘇”字,更蕴含“草茂、鱼肥、禾丰”的鱼米之乡密码。这一独特禀赋,与网络时代“好运锦鲤”的强传播符号完美契合,全国首个以“锦鲤”为主题的特色文化街区创意由此落地。
IP并非空悬的概念,它被具象为7条各有寓意的锦鲤形象:文昌鲤、武曲鲤、青云鲤……村庄的整体布局也依“鱼形”艺术化打造,锦鲤池为“眼”,整治后的建筑屋面化为“鳞”。创意墙绘、锦鲤池、龙柱、水车等元素,将美好的寓意嵌入街巷,使传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、年轻时尚。
正是这个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独特IP,成为了苏村引爆千万级网络流量的核心密码。
数据显示,苏村全网曝光已超1000万次,去年国庆以来狂揽150万+游客。
激活村集体收益 年收入突破800万元文化赋能最终要体现在真实收益上。苏村通过组建强村公司,与街道公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,对村内房屋土地进行统租统管,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增值。这一模式直接带动村内农房平均租金从过去的3元/月/平方米大幅跃升至15元/月/平方米。
更大的收益来自产业的导入。围绕“锦鲤文化”,苏村精准招商,目前核心区已成功吸引79家商户进驻,涵盖文创、旅拍、餐饮等多种业态。蓬勃的文旅消费直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2024年,苏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0万元,较改造前实现了巨大飞跃。
一位在村里工作的员工感慨:“现在很多村民愿意回来了,有的自己开店做私房菜,年轻人也回来打工,收入和幸福感都高了很多。”
形成区域带动效应 从“一村旺”到“一片兴”苏村的成功并非孤例,其产生的辐射效应正在带动整个区域。
79家商户的聚集,不仅为村民提供了200多个“家门口”的就业岗位,形成了活跃的商业生态,更带来了超150万人次的客流。这人气产生了强大的溢出效应。
一个村庄的活化重生,有效带动周边商业居住环境的价值重估,实现从“一村旺”到“一片兴”的协同发展。
从无人问津的江边村落,到人声鼎沸的网红打卡地,苏村以文化为魂、产业为基,生动演绎了传统村庄在“百千万工程”引领下的精彩蝶变。
趁着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东风,佛山这条被文化创意点亮的“锦鲤”,正承载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,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跃升。
指导单位:佛山市委宣传部
统筹:何惠文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路漫漫 实习生 陈无忧
摄影/视频:南都N视频记者 郑俊彬 陈斌颖
专业实盘配资,上海股票配资一览表,百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